-
1.比物假事
- 成语拼音:bǐ wù jiǎ shì
- 成语解释:假借相类的事物,相进行比较归纳。
- 成语出处:清 龚自珍《古史钩沉论二》:“一呼一吸,因事纳谏,比物假事,不辞矫诬之刑。”
-
2.比物属事
- 成语拼音:bǐ wù zhǔ shì
- 成语解释: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排比归纳。
- 成语出处: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于是使博辩之士,原本山川,极命草木;比物属事,离辞连类。”
-
3.博物通达
- 成语拼音:bó wù tōng dá
- 成语解释:博物:能辨别许多事物;通达:明白人情事理。形容学识渊博,通晓事理
- 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“虽非正法,巨儒宿学,不能自解,博物通达之士也。”
-
4.薄物细故
- 成语拼音:bó wù xì gù
- 成语解释:薄:微小;物:事物;故:事故。指微小的事情。
- 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匈奴列传》:“薄物细故,谋臣计失,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。”
-
5.致知格物
- 成语拼音:zhì zhī gé wù
- 成语解释: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
- 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,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-
6.比物丑类
- 成语拼音:bǐ wù chǒu lèi
- 成语解释:指连缀同类事物,进行排比归纳。
- 成语出处:《礼记 学记》:“古之学者,比物丑类。”郑玄注:“以事相况而为之。丑,犹比也。”
-
7.连类比物
- 成语拼音:lián lèi bǐ wù
- 成语解释:连:连缀。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对比。
-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 难言》:“多言繁称,连类比物,则见以为虚而无用。”
-
8.实事求是
- 成语拼音:shí shì qiú shì
- 成语解释:实事:客观事物;求:研究。是:事物内部的规律性。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。
- 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》:“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,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。”
-
9.时异事殊
- 成语拼音:shí yì shì shū
- 成语解释:殊:不同;差异。时间不同,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。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。亦作“时异势殊”。
- 成语出处:唐·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尚恐议者曰:‘时异事殊。’臣请复为陛下租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。”
-
10.一物克一物
- 成语拼音:yī wù kè yī wù
- 成语解释: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
- 成语出处: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:“然而赵守翁竟无奈她何,此谓人生万物,一物克一物。”
-
11.茫无头绪
- 成语拼音:máng wú tóu xù
- 成语解释:茫:形容水或其它事物很多;没有边际;头绪:复杂纷乱的事情中的条理。形容一点头绪也没有;或事情摸不到边;不知从何而起。
- 成语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8回:“这几天抚台正为这事茫无头绪,得了这个信,便传两司来商议。”
-
12.一物不知
- 成语拼音:yī wù bù zhī
- 成语解释: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。比喻知识尚有欠缺。
- 成语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圣人之于天下,耻一物之不知。”
-
13.一物降一物
- 成语拼音:yī wù xiáng yī wù
- 成语解释: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。
- 成语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1回:“常言道,'一物降一物'哩。你好违了旨意?”
-
14.一物一制
- 成语拼音:yī wù yī zhì
- 成语解释: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
- 成语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6回:“法空这等铜筋铁骨,偏遇着文忠臣,更狠似他,真个一物一制。”
-
15.托物连类
- 成语拼音:tuō wù lián lèi
- 成语解释: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见“托物引类”。
- 成语出处:明·王炜《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》:“诗之为用,共托物连类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
-
16.物极则反
- 成语拼音:wù jí zé fǎn
- 成语解释: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
- 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·环流》:“美恶相饰,命曰复周;物极则反,命曰环流。”
-
17.物以稀为贵
- 成语拼音:wù yǐ xī wéi guì
- 成语解释: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。
- 成语出处:唐 白居易《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》诗:“物以稀为贵,情因老更慈。”
-
18.物以希为贵
- 成语拼音:wù yǐ xī wéi guì
- 成语解释: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。同“物以稀为贵”。
- 成语出处:鲁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。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,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。”
-
19.引物连类
- 成语拼音:yǐn wù lián lèi
- 成语解释: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,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。
- 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送权秀才序》“权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辞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。”宋·苏轼《〈居士集〉叙》:“其言简而明,信而通,引物连类,折之于至理。”
-
20.安之若素
- 成语拼音:ān zhī ruò sù
- 成语解释: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来。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;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;毫不介意。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;听之任之。
- 成语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宝小姐酒醒,很觉得过意不去。后来彼此熟了,见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