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.案牍劳形
- 成语拼音:àn dú láo xíng
- 成语解释:文书劳累身体。形容公事繁忙。
- 成语出处:唐 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”
-
2.案牍之劳
- 成语拼音:àn dú zhī láo
- 成语解释:案牍:公文。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
- 成语出处:唐 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”
-
3.爱老慈幼
- 成语拼音:ài lǎo cí yòu
- 成语解释:慈:慈爱。爱护老人与儿童
- 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3回:“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,爱老慈幼之恩,莫不悲号痛哭。”
-
4.按劳分配
- 成语拼音:àn láo fēn pèi
- 成语解释: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
-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》:“坚持按劳分配原则。”
-
5.安老怀少
- 成语拼音:ān lǎo huái shào
- 成语解释:尊重老人,使其安逸;关怀年轻人,使其信服。
- 成语出处:南朝 梁 陆倕《石阙铭》:“安老怀少,伐罪吊民,农不迁业,市无易贾。”
-
6.按劳取酬
- 成语拼音:àn láo qǔ chóu
- 成语解释: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
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‘各尽所能按劳取酬’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,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。”
-
7.鞍马劳顿
- 成语拼音:ān mǎ láo dùn
- 成语解释:骑马赶路过久,劳累疲困。形容旅途劳累。
- 成语出处: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兴儿,我一路上鞍马劳顿,我权且歇息。”
-
8.鞍马劳倦
- 成语拼音:ān mǎ láo juàn
- 成语解释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
- 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实不相瞒太公说:老母鞍马劳倦,昨夜心痛病发。”
-
9.鞍马劳困
- 成语拼音:ān mǎ láo kùn
- 成语解释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
- 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
-
10.鞍马劳神
- 成语拼音:ān mǎ láo shén
- 成语解释:见“鞍马劳顿”。
- 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0回:“也未见胜败,众位尊兄,鞍马劳神不易。”
-
11.不辞劳苦
- 成语拼音:bù cí láo kǔ
- 成语解释:辞:推辞。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。形容工作勤奋努力。也作“不辞辛苦”。
- 成语出处:唐 牛肃《纪闻 吴保安》:“今日之事,请不辞劳苦。”
-
12.宝刀不老
- 成语拼音:bǎo dāo bù lǎo
- 成语解释: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,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。
- 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0回:“张郃出马,见了黄忠,笑曰:‘你许大年纪,犹不识羞,尚欲出阵耶?’忠怒曰:‘竖子欺吾年老!吾手中宝刀却不老。’”
-
13.布袋里老鸦
- 成语拼音:bù dài lǐ lǎo yā
- 成语解释:比喻虽然活着,但象死了一样。
- 成语出处:清·瞿灏《通俗编·禽鱼》:“钦山邃曰:‘布袋里老鸦,虽活如死。”
-
14.宝刀未老
- 成语拼音:bǎo dāo wèi lǎo
- 成语解释:比喻虽然年龄大了;但精神、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。
- 成语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忠怒曰:‘竖子欺吾年老!吾手中宝刀却不老。’”
-
15.白发偕老
- 成语拼音:bái fà xié lǎo
- 成语解释:白头:头发白。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
- 成语出处: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20章:“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,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。”
-
16.不敢告劳
- 成语拼音:bù gǎn gào láo
- 成语解释:努力做事,不诉说自己的劳苦。比喻勤勤恳恳,不辞辛劳(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)。
- 成语出处:《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》:“黾勉从事,不敢告劳。”
-
17.不劳而成
- 成语拼音:bù láo ér chéng
- 成语解释: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。
-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,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。”
-
18.不劳而获
- 成语拼音:bù láo ér huò
- 成语解释:获:获得。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。也作“不劳而得”。
- 成语出处: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入官》:“所求于迩,故不劳而得也。”
-
19.不劳而食
- 成语拼音:bù láo ér shí
- 成语解释:食:吃。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
- 成语出处:张东林《古城春色》第二部:“我们掌柜的说,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。”
-
20.伯劳飞燕
- 成语拼音:bó láo fēi yàn
- 成语解释: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。
- 成语出处:《玉台新咏 古词〈东飞伯劳歌〉》: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。”